曠朗無塵
中國的傳統文化源遠流長,儒、釋、道三家各自發展,各有傳承,統貫著學術與文化的命脈。
歷代也多認為三者之間有著彼此補充的作用,故有所謂“以佛治心,以道治身,以儒治世”的說法。
道家:追求自然無為、返璞歸真,滌除玄鑒,瀟灑曠達,體現了機敏做人的學問。
不是追求陰謀詭計,也不是一味圓滑世故,而是一種智慧和謀略,它既防止別人傷害自己,同時也能增強自己的競爭力,廣交人脈,左右逢源,事事暢通無阻。
儒家:講究持重、勤謹、正氣、擔當以及自省、中庸的為人處世之道,體現了中正做事的學問。這種心態,讓人圓融通達,變得具有影響力和號召力,成為社會精英。
佛家:主張四大皆空,慈悲寬大、包容忍讓,視世間萬難為無物,不怨天尤人,從自然,呈本性,體現了超脫修心的學問。
有了這種心境,人就會變得豁達而堅強,遠離仇恨,避免災難,獲得人生的成功
時代在變化,如何做人、如何做事,這都需要我們去探索和思考。
縱貫儒、釋、道三家智慧,擷取道家、儒家、佛家中最經典的人生智慧,以儒家做人、道家做事、佛家修心。
掌握了道家、儒家、佛家做人做事的方法,必能幫助你在人際關系中如魚得水,在人生道路上左右逢源,大大提高自己的影響力,處處受歡迎,事事皆順利,從而成就人生。
做人要聰明不外露,做一個糊涂的精明人;要把握好做人的尺度,萬事都要留有余地。
要經營好自己的人脈,八面玲瓏路路通;要學會低頭,能屈能伸,“忍”字當先;要靈活為人,水流不腐,人“活”不輸。
要善于調整自己的心態,“心若改變,你的態度跟著改變,態度改變,你的人生跟著改變”,要外圓內方,行欲方而智欲圓……
做事要有看待事情的特殊眼光,看到別人看不到的希望;要抓住機遇,敢于冒險;要把所有的精力集中于一點,專注突破。
學會選擇,懂得放棄;要敢于決斷,該出手時就出手;要從全局出發,能謀善斷,運籌帷幄。
善于從不同的角度去開發思維,力求創新;在面對挫折時要力爭奮發,以毅力和堅忍攀最高峰……
學習儒家、道家、佛家三家做人、做事、修心的成功哲學,密切結合實際生活,可以解決現代人最關注的許多人生問題。
諸如事業管理、婚姻家庭、為人處世、結交人脈、職場進退、修心養生等諸多方面。
用最經典、實用的人生哲學指導自己日常的做人做事,會更順利地成就事業和人生。
欲成大事者,必先修其身。欲修其身者,先正其心。小成靠智,大成靠德。身不修則德不立,德不立則無以成事。修身需先正其心,心術不正談何修身,心志不堅以何修身?所以,心正而后身修,身修而后德立,德立而后事成。
書法配圖:
王學峰,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,河南省書法家協會理事,河南省書協隸書委員會副主任,河南省青年書法家協會副主席,南陽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,南陽市政協委員,河南學峰書法教育傳播·總監。
作品參展、榮獲全國第八屆、九屆書法篆刻展,第二屆中國書法“蘭亭獎”藝術獎,中國書協推出名家·千作展,全國草書展、冊頁展,文化部最高獎·全國第十二屆“群星獎”書法金獎,中國書協·紀念老子誕辰2578周年全國書法展·銅獎,中國書協“人壽雙成杯”全國書法大賽·全國獎,河南省 “群星獎”書法金獎,河南省·五四文藝獎金獎等。